为进一步提升培训实效,激发年轻干部敢拼善为的责任意识,提升敢打硬仗,善接“烫手山芋”的综合能力。近日,丹阳市年轻干部“先锋铁军”集训营学员分四个专题小组赴相关部门、各乡镇、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充分了解当前我市发展现状,深刻剖析存在问题,深入思考下一步发展思路和举措,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第一组:在新一轮创新发展中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全局性工作,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体现地方经济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如何扮好“店小二”角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活力加速释放,助企加速迈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带着这个问题,第1组学员在前期研究、资料梳理的基础上,采取直奔部门、直插现场的调研方法,先后赴市经发局、大数据局进行走访调研。局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从涉及营商环境的政策条款、实施效果、存在问题、下一步举措等方面为学员们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对我市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做优营商环境的改善措施进行了介绍。近年来,我市在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上下前后衔接不够畅通,法治护航民营企业的能力尚需提升等。学员们纷纷表示,调研活动受益匪浅,对于营商环境建设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丹阳市的营商环境建设充满信心。

第二组:在落实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中深度激活传统动能、推动产业焕新

调研组聚焦丹阳眼镜和视光学产业开展了调研,他们实地参观了全真光学,认真听取了企业负责人对当前眼镜企业的发展态势、经营状况、服务需求和制约发展瓶颈等方面的介绍。随后调研组邀请经发局、司徒镇、开发区、万新光学、海昌眼镜召开了座谈会,会上部门领导、业务骨干、企业代表对如何深入推进眼镜产业发展纷纷发言,建言献策。调研结束后,学员们结合各自专业认真分析、层层剖析,逐步完善形成了小组调研报告。他们一致认为,作为丹阳最具特色的一张“城市名片”,眼镜产业当前应集中解决制造端大而不强、服务端良莠不齐的问题,抓住国内国外消费回暖的大好机遇,发挥新眼镜城片区延链补链强链的作用,找准目标、明确定位,真正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建设规划,持续推进规范化现代化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眼镜产业“含新量”,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凝心聚力把“丹阳眼镜”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第三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实现富民强村

小组在前期充分查阅政策文件、帮扶方案、宣传报道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定调研方案,分两次赴陵口镇乐善村、东王村、陵口智慧消防服务中心、导墅桃李春风项目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全面、详细了解了乡镇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现状、存在困难和未来规划。在东王村,组员详细了解了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具体过程,对联合体党委建设、支部领办合作社、特产品牌“陵味源”打造等表现出极大兴趣,进一步加深了扎根农村广阔天地的决心和信心。来到智慧消防服务中心,他们对整镇推进智慧消防的经验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在听取工作人员的情况汇报后,对乡镇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感有了更加直观可感的认识。调研中他们认真分析乡村振兴面临问题的现象、成因和发展态势,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实情、学习了经验,带头攻坚的勇气、破解问题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坚定。

第四组:持续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深入推动城镇品质新提升

第四组学员围绕文旅融合主题,先后赴延陵九里村、柳茹村,大运河文化带、眼镜小镇深入调研产业创新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情况。在九里村,学员们听取了季子文化、沸井文化的介绍,沉浸式感受到了田园水乡风情,并就如何更好依托红色美丽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国家级传统村落、镜彩农路等特色资源,探索乡村生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进行了交流。经过研究式调研,学员们对推进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大家表示将认真梳理调研了解的情况,借鉴经验做法,着力围绕打通当前全市文旅业态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具有丹阳特色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通过实地调研,学员们对丹阳的产业强市、乡村振兴、融合创新等方面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更加坚定了他们敢拼善为、勇于担当的信心和底气。学员们纷纷表示,在培训结束后的工作中将把调研所感所学所悟融入到各岗位的具体实践中,持续弘扬严实细的工作作风,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提高政治自觉,胸怀“国之大者”,用青春与汗水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供稿 第三组学员 陈睿)